2008年5月12日那场大地震,让成千上万人的生活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就在地震后的三个月,150名来自重灾区的学生,飞赴了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开始铸造希望。
就在地震后的一个月,纽约州政府和纽约州立大学决定开展一项教育援助计划,资助一百五十名品学兼优的灾区大学生进入纽约州立大学进行一个学年的学习。这项计划在短时间内进展得异常顺利,项目经中国教育部同意后上报国务院后,中国总理温家宝亲自批示同意,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教育部部长周济督阵,一路绿灯。
最后在两个星期的时间里,就从2000多名申请者中选拔出了150名优秀学生。在费用方面,美国方面负责筹集资金,用于这150名学生在美期间的学费、生活费,中国政府则支付了这批学生的国际旅费及签证费用。
2008年8月15日,这批学生便启程飞赴纽约州立大学开始两学期的学习,分布在了该大学的22个校区。这150名学生得到了当地大学、民众以及当地华侨无微不至的温暖关怀。
距离他们出发时隔将近三年,中国日报找到了该项目的5位学生,在与他们交谈中,记者发现这段特殊的留学经历,已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发生了化学反应。他们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受益者,而变得更加成熟,心怀感恩和给予之心;他们不再按照他人的期望而奋斗,而是成为自身未来的主宰者。
犹豫还是兴奋
该计划因为得到中、美双方的高度重视,因此实施得也异常顺利和迅速,整个选拔工作在两个星期就完成了,一切都在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这让原先一直关注灾难损失和灾后重建的学生,觉得来得有点突然,而无法迅速的调整好心态接受这个事实。
对于王思迪来说,更是如此。当时只有18岁的王思迪,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在地震中失去了6位至亲包括她的父亲。在得知自己成为这个项目的候选学生时,她觉得来得太快,太突然,有种大起大落的感觉。
父亲的离去,让王思迪更加不忍心离开母亲远赴美国。然而内心里却有一种冲动,驱使她逃离伤心之地,以免触情生情。
当时就读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的黄磊,家住都江堰翠月湖镇五桂村,地震中他家的墙上出现了几条裂缝,全家人处于安全考虑,被迫在房子外搭建帐篷,全家人挤在了一个帐篷里,受损的房子也不知道能否继续居住。因此黄磊也一直担心着家里的情况,在得知这个机会后,也在犹豫是否该去,最后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当时只有20岁的黄磊,还是去了美国。
虽然这150名学生都是来自重灾区,但是有些学生的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在地震中只是受到了轻微的影响。能够有机会免费到美国学习一年,在他们看来,这更是一个机遇,对此也感到了些许的兴奋。
当时就读于西南财经大学的唐霁回忆起当时的心情,觉得这个机会让人难以置信,她身边的同学也很兴奋。因为在唐霁看来,由于四川地处西南内陆,当地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受到资助到国外学习。
在得知这个计划的不到两个月后,唐霁就已经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的Cobleskill校区开始了一学年的学习,一切都进行的如此之快,让当时20对的她觉得自己一下子就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当唐霁看到纽约的夜景后,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种短时间内的时空转换,也让四川大学的羌族学生母子健产生了不真实的感觉。母子健被安排到了离曼哈顿很近的长岛上的Farmingdale的校区。“我们突然从一个边缘地区,到了世界中心,让人感觉很不真实。”
【汶川学生留学归国后蜕变 心怀感恩盼报国】由best教育网收集于互联网或用户投稿,仅供参考,具体以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网发布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